中小企業的老板們,正一個個陷入焦慮,日夜難眠。大企業財大氣粗,抗風險能力強,但對于許多中小企業而言,邁過這道坎需要更大的努力。
餐飲等服務業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。年夜飯紛紛退訂,飯店紛紛關門大吉。一餐廳老板說自己要從中產跌回底層了。有飯館老板悲嘆,退訂讓他損失慘重,“物料準備了十幾萬的,要是停兩個月,房租十幾萬+所有員工工資五十多萬,都不敢往下想”。
今日,知名餐飲企業“西貝莜面村貸款發工資只能撐3月”更是引發刷屏討論。
西貝賈國龍: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
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
據投中網(ID:China-Venture)報道,餐飲業是受此次疫情沖擊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。在節后返工之際,疫情仍在擴大未見好轉,餐飲大佬們坐不住了,開始擔心公司的生死存亡。全國60多個城市400多家西貝莜面村堂食業務基本都已暫停,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。

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接受采訪稱,預計春節前后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-8億元。2萬員工待業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,一個月支出就在1.5億左右,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。
自疫情于1月21日開始擴散爆發至今已有十余天時間,仍不見有緩解跡象。而隨著疫情持續以及節后復工臨近,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開始顯現。讓賈國龍更憂心的是,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,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,一個月支出就在1.5億左右。
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,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。“在這個行業里邊我們日子還算不錯的,那日子不好的呢?我們貸上款,勒緊腰帶發三個月工資,其他品牌其他企業呢?”賈國龍說,“你要知道餐飲業三四千萬的就業,把這些人都推到社會,那是什么光景?”
此條新聞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,網友稱,體量如此大的老牌企業都困難,可想而知其他中小企業。可否考慮下企業經營者減免稅收減免社保。
投資人疾呼:快救救疫情下的中小企業
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%以上的稅收,60%以上的GDP,70%以上的技術創新,80%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。加華資本創始合伙人宋向前呼吁:國家在半年內降低甚至免征增值稅及所得稅,延緩匯算清繳等稅政改革的推廣周期。減稅讓利,挽狂瀾于既倒。
宋向前認為,對比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中國的經濟增速、產業結構等情況,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對中小企業,尤其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消費服務行業,制定特殊政策予以支持。
宋向前有以下這些建議。
首先,進行適應現狀的直接降稅減負。
對面臨經營危機的中小企業,呼吁國家在這半年內降低甚至免征增值稅及所得稅,延緩匯算清繳等稅政改革的推廣周期,一方面緩解中小企業面臨“無所得卻要交稅”的不合理局面,另一方面減少特定社會階層在經濟恢復初期的結構性矛盾。
其次,推行靈活用工、租金減免以惠民達眾。
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可控勞動要素主要是人力和租金。國家應當自上而下地對地產業主給予規模化補貼,并通過減租免租等方式精準惠及中小企業,實打實地降低其日常經營負擔。
再者,精準滴灌,強化對服務業的資本支持。
國家應當充分鼓勵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通道,針對部分歷史經營業績良好、但迫于疫情影響遭遇現金流困境的企業,提供中長期的低息甚至無息貸款,并加大資本扶持力度,讓這些國民經濟的活水源頭,盡早恢復正常的經營狀態,繼續為經濟民生貢獻力量。
最后,鼓勵創新商業模式,積極探索新資源。
中華民族歷來弘揚國難興邦的樂觀主義情懷,在疫情危難之際,智慧的民眾仍然創造出了諸多新的商業機遇。電商物流模式開創出避免直接接觸的自提貨方式,無人零售等提供了低勞動要素投入的經營模式優化思路,遠程辦公、虛擬社交、網絡游戲乃至傳媒文化等傳統產業都煥發出了新的變革活力。
任澤平:這三個行業經濟損失巨大
日前恒大研究院任澤平老師撰文分析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,其中就提到,餐飲、旅游、電影、交運、教育培訓等行業沖擊最大,醫藥醫療、在線游戲等行業受益。
2019年春節檔票房58.59億,2020年春節檔顆粒無收。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(2月4日至10日),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,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。2019年春節假期,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4.15億人次,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元,2020年同期銳減。1月底交運行業出行人次減少約七成。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。建筑業、金融業、農林牧漁等行業受波及。簡單估算,電影票房70億(市場預測)+餐飲零售5000億(假設腰斬)+旅游市場5000億(完全凍結),短短7天,僅這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,占2019年一季度GDP21.8萬億的4.6%,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。